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
6月5日至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考察,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“三北”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,深入推进“三北”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,事关我国生态安全、事关强国建设、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,是一项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。
(资料图片)
今年6月17日是第二十九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。我国的主题为“勇担使命 不畏艰辛 久久为功 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”。
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,林草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系统观念、突出治理重点、坚持科学治沙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重要指示精神,在建设美丽中国上取得更大成就。
深入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,持续改善沙区生态和经济状况
“层层梯田盘山头、片片林草盖坡洼”。走进陕西省榆林市高西沟村,绿树掩映、流水潺潺,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画卷,在陕北大地铺展开来。
从1950年筹建陕北防沙造林林场,到实施“三北”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、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,如今,榆林市林木保存面积达2360万亩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6%。
陕北沙地由黄变绿,是我国通过推进荒漠化治理,重点治理区实现从“沙进人退”到“绿进沙退”历史性转变的一个缩影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,荒漠化和土地沙化实现“双缩减”,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抑制。截至2022年底,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3.05亿亩,封禁保护总面积达2707.65万亩,建立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41个、国家沙漠公园99个,在我国北方风沙线上筑起一道乔灌草科学配置的绿色生态屏障。
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为我国荒漠化防治筑牢了坚实根基。
过去10年来,“三北”工程累计营造林保存面积达4.76亿亩,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.05%提高到13.84%,森林蓄积量由7.2亿立方米增加到33.3亿立方米;治理沙化土地33.6万平方公里,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.8天下降到2.4天。
过去20年,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945.9万公顷,工程固沙6.6万公顷,草地治理979.7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由10.59%增加到18.67%,林草综合植被盖度由39.8%提高到45.5%。
此外,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、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、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点项目先后实施,荒漠生态系统呈现“功能增强、稳中向好”态势。
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,沙区不断探索“以沙致富”新模式。
山西右玉,拥有悠久种植历史的沙棘成了近几年绿化造林中的主力树种,栽种面积已达28万亩。当地企业年产沙棘果汁、原浆等各类产品3万多吨、产值2亿多元,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。
因地制宜发展饲料、经济林果等林沙产业,建立了一批特色林沙产业基地,据统计,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,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/4,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,重点地区林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50%以上。
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、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
6月6日,在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,习近平总书记叮嘱:“荒漠生态系统天生脆弱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既不能在不适宜的地方改造沙漠,也不能观望、畏手畏脚。有些沙漠改不好、改不了,不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。”
坚持以水定绿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,科学选择植被恢复模式,合理配置林草植被类型和密度,因地制宜、科学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,全面提升荒漠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,才能让荒漠这种特殊资源保值增效。
科技创新能够提高防沙治沙效率和质量。
宁夏境内黄河北岸的沙坡头,曾经饱受风沙之苦。在固沙治沙初期,尝试过卵石铺面、沥青拌沙、草席铺盖等固沙方式,都被风沙掩盖殆尽。一次偶然机会,林场职工发明用树枝、秸秆等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方格状挡风墙以削弱风力侵蚀的“麦草方格”固沙法,后被全世界广泛应用在固沙事业上,被誉为“中国魔方”。
内蒙古在长期实践中,总结完善了“锁边林带”治理沙漠技术模式,依据风沙流运移规律,采取“流沙固定、乔灌并举、封沙育草”治理流沙的技术,成功控制沙丘前移,在大漠呈现出“绿带锁黄龙”的壮丽景观。
荒漠化防治还需最严格制度、最严密法治的有力保障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荒漠化防治顶层设计不断完善。《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(2013—2022年)》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“十三五”建设规划》《国家沙漠公园发展规划(2016—2025年)》《全国沙产业发展指南》等相关制度、规划相继出台。我国防沙治沙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法律体系、政策体系、规划与工程建设体系等,在防治思路、政策机制、技术模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。
作为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缔约国,我国还积极履行公约义务,推动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》进程,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,展现了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,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。
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,必须持续抓好这项工作
夏季,塞罕坝机械林场绿意盎然。这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,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。
塞罕坝林场望海楼的护林员夫妇,宁夏“治沙英雄”王有德,甘肃八步沙林场“六老汉”……一代代治沙人扎根坚守在荒漠,披星戴月,战天斗地,创造了世界上最大人工造林面积的绿色奇迹。
当前,我国荒漠化、沙化土地治理呈现出“整体好转、改善加速”的良好态势,但沙化土地面积大、分布广、程度重、治理难的基本面尚未根本改变。这两年,受气候变化异常影响,我国北方沙尘天气次数有所增加。现实表明,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。
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,将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长期性、艰巨性、反复性和不确定性,进一步提高站位,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。
2022年12月,国家林草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自然资源部、生态环境部、水利部、农业农村部印发《全国防沙治沙规划(2021—2030年)》,为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列出时间表,划定路线图。规划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,立足国家生态安全格局,明确分类保护沙化土地,要求推进重点区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,确定适度发展绿色生态沙产业,为高质量推进防沙治沙工作、全面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、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提供了遵循。
2021—2030年是“三北”工程六期工程建设期,是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的关键期,是推动“三北”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。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动员令: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,打一场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,把“三北”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、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、生态安全屏障。
“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这次座谈会精神,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草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。”国家林草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,林草系统将牢记嘱托,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、推进“三北”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,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栏目主编:顾万全 张武
文字编辑:卢晓川
本文作者:人民日报
关键词:
- 女童不慎掉入20米深井 18岁小姨三次下井成功营救
- 西安3个区域12月28日起每日开展全员核酸 官方提倡民众居家健身
- 浙江乐清一核酸检测结果异常人员 复采复检为阴性
- 浙江本轮疫情报告确诊病例490例 提倡“双节”非必要不出省
- 西安警方通报6起涉疫违法案件
- 西安新一轮核酸筛查日检测能力达160万管
- 西安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11例
- 重庆曝光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警示党员干部清新过节
- 云南清水河边检站查获走私玉石和玉石毛料65公斤
- 吉林市政协原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孙洪彬被开除党籍和公职
-
武汉协和医院开设互联网儿童医学中心
中新网武汉12月28日电 (聂文闻 彭锦弦 陈有为)记者28日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(以下简称“武汉协和医院”)获悉,该院在湖北省首
-
四川:力争三年完成638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
中新网成都12月28日电 (杨予頔)28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发布消息称,近日,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了《四川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三年行
-
不同养老模式共同推进 提升老年福祉 让老人享受“温暖夕阳”
我为群众办实事 | 不同养老模式共同推进 提升老年福祉 让老人享受“温暖夕阳” 央视网消息:近期,各地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
-
各地创新举措 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落细 温暖民心
我为群众办实事 | 各地创新举措 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落细 温暖民心 央视网消息:近期,各地在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中,
-
新疆伊犁州新源县发生3.3级地震 震源深度13千米
中新网12月28日电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:12月28日15时14分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(北纬43 37度,东经82 65度)发生3 3级地震,震源深度13千米。
-
2021,比个心吧!
-
高风险岗位人员出行,会受到限制吗?
【两节防疫提示】高风险岗位人员出行,会受到限制吗?
-
【两节防疫提示】健康码“变黄”,对出行有何影响?
-
【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】第028期:卫国戍边英雄王焯冉表弟入伍
从小就怀揣着从军报国梦的盛冠杰,5年前就曾和哥哥王焯冉相约报名参军。却因当时体检未达标,遗憾错过军营,上了大学。去年哥哥卫国戍
-
【两节防疫提示】返乡和外出居民应注意什么?
X 关闭
战时防疫用!宝安首批667间集中居住板房移交管理
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0例 详情发布
广东最低气温跌至-6℃现冰挂 部分道路及海上交通受影响
“2022科学跨年系列活动”启动 提高公众对科学类流言“免疫力”
珠科院多举措助力大湾区抗旱防咸保供水
X 关闭
【天天报资讯】手动挡都要退市了!为啥我们还造不出一台媲美大众的手动变速箱?
昆明多名家长收到小升初摇中短信后被告知未选中,区教体局回应_环球简讯
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将开展-全球头条
世界报道:走社区 看新貌|创建人人参与,文明天天可见
嘉陵区盛世豪庭小区门前车行道桩桩归谁管?